首页

国产丝袜导航

时间:2025-05-22 23:28:35 作者:辽宁沈阳:低空经济迎机遇 浏览量:77351

  据《大众日报》报道,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、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,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、党组原副书记周振兴同志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4年4月23日9时35分逝世,享年97岁。4月25日下午,周振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。

  周振兴同志是山东齐河人,1927年2月出生,1943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冀鲁豫边区抗日第四中学学委委员,齐禹县委组织部干事、十二区区委书记,禹城县委组织部部长、副书记,德县县委第一书记,夏津县委第一书记,聊城地委副秘书长、秘书长、常委、副书记,菏泽地委副书记、书记,副省长兼省政府秘书长,省委常委、青岛市委第一书记,省委常委、省委研究室主任,省政协副主席、省委统战部部长,省政协副主席、党组副书记。1998年2月离休。

周振兴老人2018年接受采访。图源:菏泽日报

  长安街知事(微信ID:Capitalnews)注意到,2018年7月,《菏泽日报》一篇名为《书记的耳光》的回忆文章在网络上刷屏,讲述的正是时任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的一段真实经历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周振兴到曹县韩集“红三村”,看望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、83岁的老共产党员伊巧云。

  伊巧云当时已重病在身。当周振兴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询问还有什么要求时,老人犹豫了一下,说“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”。说完,老人又后悔了,用另一只手拍打着周振兴的手背,“也就是这么一想,周书记别当事。”

  历来以雷厉风行、低调工作作风著称的周振兴,一下子泪流满面。他双手握住老人的双手:“怪我,怪我们啊,老人家,对不起您。”他抹了一把脸,回身掏出自己衣袋中的一沓钱,递到赶来的乡镇书记手中,县、乡领导纷纷掏自己的衣袋,被周书记一把按住了。

  随后,周振兴在一个汇报会上眼含热泪地讲了一段话:“伊巧云老人今年83岁,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,她牺牲了丈夫和三个孩子。抗战时期,在抗战堡垒红山村做杨得志将军的房东时,为接待来往的将士,她曾一天做过9顿饭。为让将士吃饱吃好,她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物件和娘家陪送的嫁妆。现在,在我们领导下,生重病了,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。同志们,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?”说着,周振兴突然抬手扇了自己一个耳光,“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?”

周振兴(左二)与农民交谈。图源:菏泽日报

  2018年8月,《人民日报》刊发《一记耳光,打醒多少麻木的心》的报道,专访对象正是周振兴。

  周振兴说:中国农民实在是太好了,当时忍饥挨饿,但大家认为没有人故意让他们吃不上饭。那时候干部很少有谋私利的,所以干群关系比较融洽。

  当时在张殿兴家,我问他吃什么饭,并走向他的厨房。老两口拦着我,不愿意让我进去。我尝过菜团子后,张殿兴的妻子急急忙忙说:俺不苦,就是现在地里不收啥。俺感谢共产党,没有共产党,俺活不到今天。

  我的泪当时就止不住流下来了,多好的农民啊!穷成这个样子,还说感谢,这叫咱当领导的脸往哪儿搁?心里都是内疚和沉痛。

  后来我每隔几年就去一次小井村,看着张殿兴家还有村里群众生产生活越来越好,我打心眼里高兴。我在菏泽工作了11年,与菏泽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王毅会见塞尔维亚副总理武林

一方面,浙江将集成政策“工具箱”。除前述职称晋升内容外,该省在项目支持上,将在“土特产”精品培育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中,专列人才项目跑道,把“梧桐树”栽到乡村去,真金白银筑巢引凤;在待遇保障上,其将提升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待遇,加大乡村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、医疗、购房、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力度。

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

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,是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。今年以来,我国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,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、提质增效,组合使用赤字、专项债、超长期特别国债、税费优惠、财政补助等多种政策工具,加大财政政策力度,加强重点领域保障,积极防范化解风险,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

推广运动挖掘人才,中国滑板街头巡回赛启动仪式举行

经审理查明:2001年至2019年,被告人于鲁明利用担任政协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,大兴区卫生局局长,大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,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、局长,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,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土地使用权办理、医院工程承揽等事项上提供帮助,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050万余元。

2024京津冀药品流通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在天津举行

调整家庭首套住房贷款套数认定标准。在武汉市仅有一套住房且正挂牌出售的家庭,办理新购一套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时认定为首套住房。

三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报告:北京招聘求职活跃度居首

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,归国后努力办学,跋涉于法治建设之途,力主在中国建立完善的宪政制度;留下了大量分析时局、倡导法治、启迪民智的时评、政论和讲演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